细说转基因

作者: 黄大昉

来源: 科学世界

发布日期: 2014-03-07

本文通过黄大昉研究员的专访,详细解释了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包括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以及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常见误解。黄大昉强调,转基因食品经过严格的安全评估,与传统食品一样安全,并且科学界没有发现转基因食品有害的证据。同时,文章也澄清了关于转基因食品的谣言,并指出科学实验可以预测转基因食品对后代的安全性。

黄大昉,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长期致力于植物病虫害生物学与农业生物技术研究,历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美国康奈尔大学BTI研究所访问科学家、国家863计划生物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农业领域咨询专家组组长、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监督评估组成员等职务。

我们吃到的农作物都是经过人工选育的结果,所谓的“天然”是不存在的。现在,国际组织和权威部门以及我国已经批准进行产业化的转基因作物,是和传统作物一样安全的。目前还没有证据证明转基因食品不安全。

在大家心目中,农药有剧毒,既能把害虫毒死,也能让人中毒。实际上,抗虫蛋白和农药杀虫机制是完全不同的。转基因抗虫作物中产生的抗虫蛋白,只是针对鳞翅目害虫的。在害虫的消化道里面,有这种抗虫蛋白的受体,所以这种抗虫蛋白才能起到毒杀害虫的作用。而人类没有这种受体,这种蛋白会在我们消化道里很快分解,所以不会对我们产生毒害作用。

若是能遗传给后代的话,这些基因只有进入人的生殖细胞才行,而现实中,它们无法从人的消化道进入人的生殖细胞。当食物进入我们的消化道以后,在消化器官的酸、碱性环境中,以及各种酶的作用下,蛋白质和核酸都会很快打成碎片。从没有人因为吃了蔬菜、水果、肉类以后,使后代的身体出现对应物种的性状。转基因食品和非转基因食品都是如此。

我们吃的粮食、水果等食物,实际上从广义上来说都是转基因的,都是在农业的发展过程中,通过人工选育、人为地进行基因转移,才培育出来的。“转基因作物”是特指用现代生物学的方法、基因工程的方法,突破了过去的技术所限而培育出来的。袁隆平院士的重大贡献在于,他把野生稻中的不育基因转移到传统水稻中,突破了水稻的种内杂交的遗传障碍。过去只能在同种植物中转基因,比如,在不同的水稻之间互相转移优良性状的基因。

转基因技术可以从遗传关系非常遥远的物种中寻找基因,然后转入要改造的作物中。

基因转移实际上是自然界经常发生的现象,包括物种内和物种间的转移,很多人对此感到不可思议。比如说一种水果的口感本来挺好的,有时候突然就变得不好吃了,果农称之为“串花”,用专业术语说就是“异花授粉”。这个过程中,把不好的植物基因转入到好的植物基因里面,使水果的品质退化,这是物种内基因转移的典型现象。

这种说法是谣言。

美国人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吃转基因食品直到现在。美国的一位政府官员曾接受我国媒体的采访,称美国的老百姓没有觉得转基因食品比非转基因食品“不好”,也不在意这个区别,所以美国没有特地对转基因食品做标识。据美国官方统计,美国种植的玉米中,接近90%都是转基因玉米,种植的转基因大豆占所有大豆的93%。美国70%以上的加工食品都含有转基因食品的成分。

玉米和大豆是美国人主要的食品,还掺在很多食物里面,比如巧克力、快餐食品、玉米糖浆等。美国在2010~2011年的玉米产量约是3.1亿吨,其中的4600万吨出口,剩下的部分在国内消费,用作生物能源、饲料、食品。用于加工食品的玉米有3000多万吨。欧盟也大量从美国和巴西进口大豆,允许作为饲料和食品。我觉得,把事实告诉大家,这些谣言也就不攻自破了。

这些著名的“反转”事件有两个共性。

一是围绕转基因作物的食品安全问题,另一方面是围绕对环境的影响。很多研究结果只是研究者自认为具有说服力,但是后来均被国际权威机构否决。例如,1998年,在转基因作物大规模产业化不久,英国发生了著名的“Pusztai事件”。英国Rowett研究所的Pusztai博士用转基因抗虫马铃薯喂大鼠,抗虫基因是雪花莲凝集素基因。实验中发现,大鼠后代的免疫功能低下。

发表这个结论以后,英国皇家学会很重视,组织专家进一步分析、验证,最后发现整个实验的设计有很多问题。首先,研究者没有设对照实验,既然给大鼠喂了转基因马铃薯,还应该设对照组,喂非转基因马铃薯。其次,大鼠吃的饲料只有马铃薯,最后造成营养不良。这种实验关键在于实验设计、实验材料、实验方法,如果有一个环节不严谨,实验结论就不能被接受。还有加拿大的“超级杂草”事件。

有人担心转基因抗除草剂作物的基因漂移到普通的杂草上去,使普通的杂草也具有对除草剂的抗性,以后再喷除草剂就会不管用了。的确存在这种基因漂移的可能。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杂草都能接受抗除草剂作物的花粉。我们身边到处都有花粉,为什么好多植物都还正常生长,保持各自物种的性状呢?因为物种间有生殖隔离,其他物种的花粉对它不起作用。因此,不会出现这种“超级杂草”。

现在,我们的研究集中在与转基因作物的生殖隔离较小的作物上。尽管现在没有证据表明有这种基因漂移,但是这个领域是值得研究的,我们要进一步排除这种风险。

尽管大家在口语中经常使用“绝对安全”、“绝对没问题”,但是在科学领域,很少有绝对的东西,“绝对”这个词要慎用。虽然对大多数人来说,大米是安全的,可还有个别人对大米过敏。全世界只要有一个人吃了大米以后发生过敏反应,就不能说大米是“绝对安全”的。

根据我国“食品安全法”,安全食品包括三个要素:无毒无害,符合营养要求,对人健康不造成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危害。评价食品安全与否有客观标准,但食品安全仍是个相对的概念,受特定时空环境,认知水平等条件所影响。世上不存在“绝对安全”、或称之为“零风险”的技术。此外,从现代科学的实验手段上来说,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后代吃了转基因食品以后是否安全。比如在做动物毒理性实验时,一般要做三代繁衍测试。

如果三代动物都没有出现问题,不仅仅意味着这三代安全,还意味着对后代都是安全的。

UUID: e5c75c80-1fc8-462c-a93c-40c8bbecefa6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科学世界公众号-pdf2txt/2013-2014/科学世界_2014-03-07_细说转基因.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56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