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召开的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再一次全面展示了当下中国科技的整体水平与实力。我们需要追问一个问题:中国科技结构的布局合理吗?在状态—绩效—结构的三元模式中,到底哪个环节成了制约中国科技发展的最大障碍?如果这样思考下来,就会发现中国科技的整体布局结构不合理。为了更好地分析问题,我们仅从三大奖项获奖情况的分布来揭示这个长期隐而不显的问题。
按照美国科学社会学家巴伯的分类,一个社会中的科技力量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分别是大学里的科学家、企业里的科学家与政府中的科学家。这三种科技力量分别存在于大学、工商业与政府研究机构中。从三大奖项获奖情况的分布来看,高校已经占据了大部分奖项,而企业获奖较少,这反映了中国企业整体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
通过对三大奖项分布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到四个结论:其一,中国的高校已经名副其实地承担起中国科研力量的半壁江山;其二,政府研究机构除中科院外,研究效率普遍偏低;其三,中国企业科研力量过于薄弱;其四,中国科研力量的结构布局出现严重不匹配现象。
基于上述数据,我们就面临一个长期受困扰的老问题:中国科技力量的布局应该采用三驾马车的形式还是转变为三轮马车形式?
如果上述说法成立,那么中国科技布局应该采用三轮马车模式:三轮各司其责,协同进步。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充分利用研究分工带来的知识生产中形成的比较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类型科学家的比较优势,形成相对明确的研究优势区域,宏观上避免越界研究,消解研究中的知识短板现象,这种结构能带来更高的科研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