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病的“解药”不靠谱

作者: 袁一雪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日期: 2014-02-28

本文探讨了科学界对于爱情产生原理的研究,特别是关于相思病是否有药可解的问题。文章通过对比恋爱中的人和强迫症患者的大脑研究,以及动物实验,提出了一些可能的化学物质干预方法,但同时也指出了这些研究的局限性和风险。北京大学心理系教授沈政认为,将恋爱中的人和强迫症患者进行对比,本身就说明了实验的局限性,人类的社会性行为更复杂,不能仅依靠化学数据得出结论。

从古至今,爱情都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文人墨客用各种或优美、或婉转、或凄美的词汇形容她:有“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无奈,也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哀婉……这份悱恻的感情,在科学家的世界中则被赋予了更加理性的含义: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内啡呔、苯基乙胺、脑下垂体后叶荷尔蒙。

甚至有人将其总结为,苯基乙胺使人坠入爱河,多巴胺传递亢奋和欢愉的信息,去甲肾上腺素让恋爱的人产生怦然心动的感觉,内啡肽能够使恋人双方持久快乐,脑下垂体后叶荷尔蒙则是控制爱情忠诚度的关键激素。总之,神经学家、心理学家都希望从不同角度阐述爱情的发生原理。而关于爱情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在科学界是个永恒的话题。

曾有人将人们热恋中的某些行为,认为类似强迫症。比如过度迷恋恋人的某些部位等。

因此,有科学家将两者进行对比,试图找到其中的共性。今年2月14日,情人节当天,《新科学家》报道称,意大利比萨大学的精神病专家Donatella Marazziti,通过对比20名初坠爱河的人和20名患有强迫症(OCD)的病人的大脑,发现两组人的大脑里都有异常罕见的低水平的某种蛋白质,这种蛋白质能够在大脑中传输血清素——一种涉及调节情绪的荷尔蒙。

一年之后,研究者们再次检查这些初坠爱河的人们,发现他们的血清素水平增加了,但是他们同时也表示自己不再过度迷恋自己的伴侣。同样,实验发现增加血清素的药物也能缓解患有OCD病人的症状。因此研究人员推测这些药物也能帮助抑制贪欲的感觉是合理的。这些药物包括名为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即能增加突触间隙血清素含量的抗抑郁药。它能够抑制极端的情绪,使得形成浪漫的情感纽带变得更加困难。

这是那些抑郁症患者不想要的副作用,但对于那些想要脱离对爱人迷恋的患者来说则是个好消息。

那么如果你想要断绝的不是色欲,而是长久的迷恋呢?研究显示,形成迷恋需要好几种化学物质的共同作用,动物研究则向我们示范了如何操作这些药物以摆脱迷恋。草原田鼠是著名的一夫一妻制动物——它会形成一生一世的情感连接。

然而,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埃默里大学的Larry Young向草原田鼠注射了一种会抑制多巴胺(一种治脑神经病的药物)或催产素的药物后,草原田鼠就变得一夫多妻制了。其实,催产素对于人类各种情感的产生都非常重要,并不局限于爱情。比如,它还能抑制失恋时心碎的感觉,但它同时也会损害其他关系,这是否值得呢?

Young的研究小组显示抑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orticotropin-releasing factor,简写CRF),一种应激反应涉及的荷尔蒙,能够阻止草原田鼠在伴侣死亡时所表现出的抑郁行为。不过,研究人员并不推荐“单相思”的人们使用阻止CRF的药物。因为爱情与上瘾存在某些相同的神经基础,人们需要改变身体固有的催产素或者多巴胺水平,但是这一过程并非需要药物来支持。

研究人员认为,人们可以通过锻炼身体等手段增加体内多巴胺水平,而身体接触和社会互动则会增加催产素的产生。

对于这一研究是否真的说明相思病有药可解,《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大学心理系教授沈政。“将恋爱中的人和强迫症病人两组人群进行对比,本身就说明了这次实验的局限性。”沈政表示,“我们也不能因为两组人中有类似的现象,就说恋爱中的人都是强迫症状态。

”因为人们年龄不等、经历不同、受教育程度也不同,即便都处于恋爱状态中,也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实验人员找到两者在神经化学中小分子的神经递质的共同之处,也只是大脑千万种化学物质变化中的一种,这只能说明生物学基础中低水平的相似性,而人类的社会性显然更高级。沈政进一步举例说,一些人每天按时锻炼,每到锻炼的时间,大脑中一定的结构(纹状体苍白球)就会出现较多的多巴胺,而这种现象与恋爱者大脑中化学变化非常类似。

换言之,如果研究人员没有选择强迫症患者,而是选择了20个有锻炼习惯的人作为研究对照组,那么又会得出另一种类似的结论。无论是享受锻炼的愉悦者还是强迫症患者的无奈心境都伴随脑内大量生理和生化改变,其中一定有某些成分与恋爱者相似;但是人类爱情的本质是高级的社会情感,和强迫症截然不同。简单说,恋爱的社会心态与强迫症的病理状态本质不同,其复杂的高级生理心理和生物化学过程本质上不可能相似。

“而且,如果人们真的将血清素当作治疗相思病的药物,就更有风险了。”沈政说。因为血清素的另一个中文翻译是“狂乱素”。如果它在血液中的含量过高,那么人们的情绪恐怕就会失常了。在精神病范畴中,情感类障碍发生时,血清素变化比多巴胺变化更明显,而在分裂症病人身上,多巴胺的变化则比血清素更突出。“所以血清素增加能够让人摆脱相思的痛苦,我觉得很有风险。”沈政说。

中科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表示,如果是通过动物研究就将结论推广及人,那么多少有些勉强。因为人除了自然属性外,还有社会属性,而后者也让人们的情感更复杂,不能仅依靠化学数据就得出相关结论。也曾经有研究显示,人的社会性一面中包含的亲和力、信任等都与催产素有关,但是如果人们认为不喜欢交往或者不信任别人,通过闻闻催产素就能解决,恐怕也是不科学的。

不过,值得肯定的是,人类的一些情感反应确实是建立在一些生物化学反应的基础之上,首先人们体内要有这些“化学”反应,才有“后话”。但是,人们情绪中也包含着对于奖赏的预期,比如期待意外的惊喜。沈政也表示,我们不能因为国外的某些研究有了结论,就进行推广,这样往往可能会出错。对于这份报告不能概况为所有恋爱中的人都有强迫症的特点。

UUID: 01d2f924-7794-4f3c-aa0a-9a327248d2bf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中国科学报公众号-pdf2txt/2013-2014/中国科学报_2014-02-28_相思病的“解药”不靠谱.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58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