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为什么不回邮件?
美国芝加哥当地时间2月14日,AAAS(美国科学促进会)年会进入第二天。除了非常紧凑的研讨会之外,组织方还安排了两场招待会——在特定地点提供酒水和点心,邀请记者、科学作者和科研机构的公共信息官参加。招待会没有讲话仪式,大家都可以自由随意地聊天。
在菲尔德自然史博物馆大厅里举行的第二场招待会上,我和德国科学记者Christinae在世界上最大的霸王龙化石标本旁相遇。一番寒暄后,她问我:“为什么中国的科学家总是不回复电子邮件呢?”
在欧洲和美国,每位教授都在主页上提供了自己的电子邮件地址。“虽然中国教授的主页上也有电子邮件地址,但我向他们发出采访请求时,却从来没有得到回复。”Christinae摊了摊手。
她执着地接着说,最近这些年,中国科学家发表的论文越来越多,获得了越来越显著的成就,外国的科学记者和学术圈子都非常想了解中国科学家的科研故事。“可是,总无法与他们取得联系,这让我觉得中国科学界很神秘。”她说。
“中国许多科学家勤奋努力,有不少世界知名的科学家,你一定知道。”我这样回答她,“你想要采访的科学家可能刚好太忙了,所以忽略了你的邮件,他们也需要足够的时间应对科学难题。”
实际上,作为Christinae的同行,我与她何尝没有同样的经历和感受!的确,和欧洲、美国的科学家相比,无论从观念上还是技巧上,中国科学家都不太愿意和擅长向普通公众、外行专家、媒体解释自己的工作,以至于在大多数人眼里,科学家都是默默无闻的耕耘者,有时还会遭到误解。
不过,我还是想为科学家辩解,这绝不是科学家的错。如何能激励科学家主动与公众沟通?如何能为科学家创造一个更为宽松的工作环境?如何能帮助科学家与媒体、公众建立良好的关系并进行有效的沟通?这些问题恐怕值得好好思考。我觉得,科技政策制定者、相关领域研究学者和媒体,都有责任和义务,帮助中国科学家更主动地站在世界舞台上,显示中国科学的强大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