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之分在生物界比比皆是,然而食物也有男女之分吗?宾夕法尼亚大学保尔·罗森(Paul Rozin)教授用一系列定量研究证实了食物与性别隐喻间联系的存在。基于对文学、风俗等人文社会现象的观察,他们用语言学、人类学、心理学的方法直接或间接地测量了态度或信念系统的相关成分,为“肉是男性的象征,是具有男性色彩的食物”这一假设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其实,人类学家们早已在某些文化中发现了与性有关的隐喻关系。赫斯曼(1974)发现头发在印度具有性意义——女性抚摸男性头发被视为亲密举动,而兄弟姐妹触摸头发被视为乱伦。梅格斯 (1984) 发现对于巴布亚新几内亚人来说,柔软的红色果子是女性符号。
在具有性别意义的事物中,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商品——肉——颇受研究者的关注。据统计,一个美国人一年要消耗195磅的肉,其中男人平均比女人消耗得更多。
肉不仅提供生理上的基本能量和营养,更重要的是受到人们心理上的喜爱。这暗示了肉有超越生理需求的意义。有研究者认为,肉承载的意义还可以从人类的进化过程说起:在捕捉、杀戮和分享肉的过程中,作为狩猎活动的获得品,肉往往落入男性的世界。在“战果”分配时,作为一种稀缺资源,肉也代表着力量和权力。另外,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父系社会里,为了获取强健的身体力量,肉被看作的“适合男性的食物”。
作为理想的营养来源,肉(更具体而言是肌肉而不是内脏)甚至常常只供男性食用。
肉与男性的隐喻联系引起了不少社会科学学者的关注,其中最精彩的阐述来自卡罗·亚当斯。基于女性主义视角,她认为性别统治决定我们如何看待食物,因此在父系社会,肉便被赋予了男子气概。另外,她提出相较于肌肉,奶、蛋这些由雌性生产的食物是雌性蛋白,具有“女性意义”。
基于以上的理论模型和假设,为了验证肉与性别隐喻之间的联系,罗森和同事进行了以下六项研究。内隐性联想测验、自由联想、基于间接情境的推理、食物的性别意义排序、偏好/选择研究、语言学分析。这些研究从不同角度验证了肉与男性的隐喻性联系,并得到了相似的结果,从多方面有力地支持了假设。
这项有趣的研究用多元、多学科的方法探究肉与男性的隐喻性联系,并殊途同归,得到相似的结果,从多方面有力的支持了假设。在如今品牌身份往往决定市场领先者和追随者的背景下,研究消费者对于商品可能会产生的联想有利于推动品牌、产品定位的艺术向科学发展。不论是运动鞋、豪华车还是食品饮料,一个重要的品牌区分因素便是品牌产生的联想或象征符号。
对于后续的研究,作者指出,研究者应以肉和男性作为一个案例,积极探索其他商品的隐喻意义。看来正如英语谚语“You are what you eat”所言,食物绝不仅仅是满足生理需求那么简单,还承载着十分丰富的性别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