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总统先生:“如果有恐怖分子威胁到国家安全,您应该把精力放在哪里?”“应不应该不计代价发展替代能源,减少对石油的依赖?”“我们真的可能为能源而跟别国开战吗?”“您如何缓解公众对核电站的忧虑?”要问答这一串问题,估计是真的奥巴马上阵,也得想上半天。不过,还真有本书专门解决总统阁下可能面临的烦恼,这就是“写给未来总统的物理学”。
这本书的全名叫《给未来总统的物理学:新闻背后的科学》(Physics for Future Presidents: The Science Behind the Headlines)。作者理查德•穆勒(Richard A. Muller)在这本书里结合新闻头条,从物理学的角度探讨了恐怖主义、能源危机、核能安全、太空竞赛和全球变暖这5方面和国家安全与未来发展有关的物理议题。
穆勒在书中提出,想要制定重大国策、读懂新闻背后的真相,人人都该懂一点物理。
理查德•穆勒今年70岁了。他34岁那年获得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颁发的艾伦沃特曼奖(Alan T. Waterman Award),这个奖项是美国35岁以下科学家能够获得的最高荣誉,穆勒的获奖理由是他做出了“极富原创性和革新性的研究,在天体物理、放射性同位素定年和光学等众多物理领域带来了重要的发现和发明”。
38岁时,穆勒当选麦克阿瑟基金会的研究员。当然,在中国,他最为人熟知的身份还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物理学教授,而他最引人乐道的成果,则是一系列题为“给未来总统的物理课”的讲座(Physics for Future Presidents)。穆勒在这些讲座中深入浅出、寓教于乐,讲座的视频很受欢迎,最后还结集成册,成为一本讲物理的畅销书,就是上面提到的《给未来总统的物理学》。
不过现在,穆勒早已从教职上退休,转而从事能源咨询。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是美国最高调的气候变化怀疑论者之一。但是,就在3年前,他转变了看法,认为全球气候确实在变暖,并且在2012年公开宣布气候变暖基本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
近几年来,穆勒多次到访中国,他的目标是帮助这个能源消耗大国从烧煤转为烧天然气,他认为这可以大大缓解中国大气污染的现状。
乍听起来这可能会很矛盾:为何穆勒会质疑主流科学界公认的全球变暖、为何后来又会转变观念?为何转变后还要推行化石能源?就此,果壳网对穆勒进行了专访。
“你知道世界上有什么战争——随便哪一场——每年都会杀死320万人吗?”在果壳网采访时,理查德•穆勒问道:“答案是没有。但单单中国一处,每年就有上百万人因空气污染而过早死亡。战争听起来很糟,但空气污染才是如今世界上最大的灾难——在发展中国家尤其如此。”
对穆勒而言,他的职业生涯中几乎从不缺少这样的大胆宣言。上世纪80年代中,穆勒提出恐龙灭绝是由一颗“死星”引起的,但没有得到多少支持;后来,他又试图推翻学界长期以来公认的地球轨道冰期理论,也没有成功。
最近的争议是他质疑全球变暖——直到2011年年底,穆勒都对全球气候变暖持怀疑态度,并且是美国最著名的气候变化怀疑论者之一;2006年,他批评美国前总统阿尔•戈尔(Al Gore)用《难以忽视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宣扬“没有说全的真相”(half-truth)——当然,穆勒现在已经通过自己的研究转变了立场,认为地球气候确实在变暖、而且这个变暖基本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
为什么选择投身能源行业,穆勒告诉果壳网:“能源是对全人类而言最重要的事情,而且我能够把它做好。”2010年初,他正式从教授职位上退休后的第二年,穆勒创立了一家独立研究所“伯克利地球”(Berkeley Earth),和女儿伊丽莎白•穆勒(Elisabeth Muller)一起担任带头人,从事与能源、环境和气候有关的数据分析与咨询。
伯克利地球聚集了一些著名的科学家,包括穆勒的学生、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索尔•珀尔马特(Saul Perlmutter)。
穆勒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他是个“转变的全球变暖怀疑论者”——就在3年前,他还对全球气候变暖持怀疑态度。穆勒表示,当时气候变化领域还存有许多的疑点,因此他开始了自己的研究。“我之前没有相信,主要是因为我认为学界还缺乏一些数据来解释我的疑点,因此我组建了自己的研究计划,修正了以前的数据,终于得出了我认为正确客观的结论。所以我才转而相信全球气候确实在变暖。”
但是,穆勒转变的举动却招来了额外的关注,话题点纷纷指向此次研究的经费来源,关键一点:穆勒自己做的、也是令他转变想法的研究,接受了查尔斯•科赫(Charles Koch)的资助——查尔斯•科赫是美国科氏工业集团(Koch Industries)的董事长兼CEO,科氏工业是全球最大的非上市公司,做的就是石油、能源、化工、木材等领域的业务。
查尔斯•科赫和弟弟大卫•科赫(David Koch)被誉为“否认气候科学的中流砥柱”,两人在美国阿拉斯加、得克萨斯、明尼苏达等地拥有多家炼油厂,他们资助了多家气候怀疑论团体,一直不遗余力诋毁气候变化的哈特兰研究所(Heartland Institute)也在其中。
评论纷纷称,穆勒拿了科赫兄弟的钱,却给出了一个让东家“意外”(off script)的结论。
有评论人士指出,这是穆勒鼓吹化石能源、推迟发展清洁能源的权宜之策。但令一些科学家气愤的,是穆勒承认了科学界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公认的事实,还以为自己发现了么不得了的事。
美国气候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地球系统科学中心主任迈克尔•曼(Michael E. Mann)在《科学美国人》发表文章讽刺穆勒,“去年,穆勒宣布地球全是在变暖,算是让他跟上了学界在上世纪80年代就得出的结论;上周,穆勒宣布变暖只可能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算是进一步跟上了学界上世纪90年代的结论;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大概再过几年穆勒就终于能赶上学界当前的结论了!”
迈克尔•曼还在《赫芬顿邮报》发表评论,指责穆勒错误地引用他的话,用以支撑穆勒认为美国最近飓风频发与全球气候变暖无关的观点。迈克尔•曼说:“穆勒没有受过严谨的气象学教育,没有资历背景,就只会断章取义。”
对此,穆勒的回应很平静。“首先,迈克尔•曼无法反驳我的结论,于是他选择了人身攻击。确实,我学位是物理学,我或许没有受过严格的气象学教育,但他无法否认我深厚的资历。我在物理学有奖项、有发表论文,我在这十几年中发表了多篇环境和气候方面的论文——当他无法攻击我的科学结论时,他只好选择攻击我这个人。但是,我这个人本身也是攻击不倒的。”
“关于资金,伯克利地球研究所的资金不仅仅来源于科赫兄弟,我们并不是只接受一家的钱的。”
当下,穆勒正在积极推广使用水力压裂法(Hydraulic Fracturing)开发页岩气。他积极宣传自己的见解,在《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等大媒体上发表意见,称页岩气是一种“天赐良源”。
穆勒在中国的项目也在进展,他的角色是牵线搭桥,在中国企业和美国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结合中国的钻井技术和美方知道该在哪里钻井的知识资源,共同开发页岩气。“在将来我们希望向双方都收取咨询费,”穆勒说:“但现在还刚刚起步,我是没有一分钱拿的——好在我还有退休金。”
不过,页岩气毕竟是一种化石能源,其次,水力压裂法这项技术也存在诸多疑点。
水力压裂(Hydraulic fracturing)是目前开采天然气的主要形式,要求用大量掺入化学物质的水灌入页岩层进行液压碎裂以释放天然气。这项技术在过去10年中在美国被大范围推广,但美国人正在担忧这项技术将污染水源,进而威胁当地生态环境和居民身体健康。有科学家认为,这种技术给环境带来了极大的伤害,包括使自来水自燃,引发小幅地震等。
反对者还指出使用水力压裂开采页岩气对环境的潜在影响,包括污染地下水、耗损淡水、污染地表、污染空气和危害人类健康等等。
而穆勒认为,“反对开发页岩气和水力压裂法的环保人士犯了个不幸的错误”。他举出2013年年底与女儿伊丽莎白合著的一篇文章,穆勒在那篇文章中论证,对页岩气和水力压裂法的担忧一部分是夸大的,另一部分则可以规避。
穆勒在文章中写道:“有的人反对页岩气,因为这是一种化石能源,燃烧后会产生二氧化碳。有的人则担心水力压裂法会损耗大量的淡水资源,还有可能因泄漏或回流而破坏地表环境。页岩气是个恰逢其时的好礼,使用页岩气不仅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还能有效降低PM2.5,而后者是目前人类健康、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健康的一大杀手。”
对于穆勒来说,眼前的问题似乎来得更加重要。他说,温室效应是举世公认的长期威胁,而PM2.5的危害就在眼前。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尽快开发页岩气,相关的技术也应当尽快免费共享。“我也跟中国政府官员谈了数据公开透明,”穆勒说:“他们也想这样做,而且正在往那个方向努力。还有放松天然气的价格管制,这在中国很难办到,因为市场不是对所有人都开放的。这让放松管制很难真正实现。”
穆勒也承认清洁能源的重要性以及清洁能源在中国的发展潜力。他表示,中国是世界领先的太阳能大国,2013年中国的太阳能产量达到了7兆瓦,中国的风能和水力发电也在全力进展。但是,“太阳能技术虽好,现阶段还派不上多大用场。”穆勒说。“太阳能的问题在于贵,它不像煤炭或天然气那样便宜,而中国能用煤炭和天然气就不会把钱花在太阳能上面。我们已经知道页岩气是可以高效开发的。
太阳能和风能是将来的技术,天然气是当前的解决之道,待到四五十年后,太阳能技术发展起来了,再看清洁能源不迟。”
“中国的天然气够用上五六十年,待到那时,我预期中国可以设计出存储太阳能的电池,太阳能的价格也会降低。”穆勒说。“核能虽然不能再生,但也是清洁能源,它基本不排放CO2,也不怎么产生PM2.5。”但是,穆勒认为发展核电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因而“在发展中国家大规模快速修建核电站前景不那么利好”。
“保持恰当的怀疑是科学家的天职,”穆勒对果壳网说。“我和我的女儿努力做的,是成为你能遇到的最客观的人,”穆勒说:“因为这是我们让人相信我们、听我们说的话的唯一办法。有很多人在没有弄清真相之前就得出了结论,并且夸大这些结论以期说服别人。我认为这很自以为是。我们的目标是尽量弄清楚真相,并且帮助别人也和我们弄得一样清楚。然后,在此基础上,我们再共同决策。”
在谈到科学家如何与政府打交道时,穆勒多次表示,“这不是单纯的学术问题”。他说,在中国开发页岩气时,科学的力量很大、科学家才是真正了解情况的人,但“科学家没有数据”,“数据掌握在中石化、中石油这些大公司里”,要做出成效、推行项目,必须依靠企业的力量。而他要做的,也是促进中美国企业、尤其小企业是之间的合作。他还是:“中国的政府官员非常合作,他们十分乐意听取我们的意见。
我们带去的不是他们该怎么做的见解,而是让天然气勘探在美国取得成效的技术,这些技术有望在将来给中国也带来成绩。”
当问起他对科学传播的看法时,穆勒说:“公众无法把科学技术全都弄清楚,因此他们总是在寻找可以信任的对象,而建立这层信任,就是传播者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世人都有自己的评判,你说了大话、假话,他们一眼就能看得出来,而一旦被看出来一次,你的信誉就完了。因此,要让人们相信你,就只有一直保持绝对的客观中立。这样自然有人跟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