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市场上“新药”层出不穷。常有一些慢性病患者看到与本人疾病相关的“新药”上市,迫不及待要去使用而更换掉一直在用的老药。有的病人认为一分价钱一分货,药总是贵的好——其实“新药”、“贵药”未必好!
首先,“新药”并不一定新。部分厂商为了追求利润,将原有的老药“改头换面”,如换个剂型或换个名称上市。真正的新药应该是新的化学实体,即这个化合物首次用于治疗某种疾病。
对市场上的各种药物,患者应在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后,作出自己的判断。其次,一种药物往往是针对某种疾病的其中一型,如心律不齐有很多不同情况,需要区分选药,抗肿瘤药物也如此,不能看到新药就以为一定找到了“救星”。有的慢性病患者已经在服用较合适的药了,不应随意更改药物。另外,最新的药物由于刚在临床上使用,医生对其疗效和副作用未必能作出全面、正确的评价,最好还是谨慎选用。
不少人认为价钱贵的药比较好,可能源于早年人们对抗生素的认识。那时进口的抗生素价格虽贵,但纯度高、毒副作用低。由于国外研发成本实在太高,新药的价格在专利保护期内比老药贵得多。现在大多数的药品,国内的制作工艺都比较成熟,价格也比进口的便宜,因此不一定要买进口药。
病人选择药物,应根据医嘱,使用最适合自己病情的药品。如果医生推荐的某类药物,有多种产品可供选择,那就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来决定。对一部分病人,选择贵的药可能还有点“心理安慰”的作用。
由于中老年人的整体健康水平下降,而多数又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容易为一些商业操作行为误导。如量个血压、提供免费午餐后就掏钱购买对方推荐的保健品,出现了使用保健品或服用“新药”的跟风现象,这些都要患者及其家属通过提高科学用药的知识加以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