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纪念特刊》备受好评,彰显“高大上”气质。1月3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度告诉记者,自己每天都读科学报,其中抵制烟奖、抵制伪科学等报道都令他印象深刻。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国舫感叹,《中国科学报》的记者“不容易”。55周年,44个版面。1月1日,《中国科学报》创刊55周年暨2014年元旦特刊出版。这份特刊对本报过往的一些重大报道进行了全面梳理,也对未来的科学发展趋势进行了独到分析。
特刊在出版后,收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和赞誉。多名院士、专家向《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这期的《纪念特刊》高端、大气、上档次,很有收藏价值。作为科技界一份卓有声望的报纸,他们希望《中国科学报》在未来更大地发挥引领科学的作用,并提高对社会各个领域的关注度。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春晓向记者表示,通过这份特刊,能够更清楚地感受到报纸历年来的成就。
院士们表示,《中国科学报》的元旦特刊,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很大的创新,可读性非常强。中国科学院院士林群表示他每天午休前都会浏览这份报纸,还把一些对自己有所启发的文章剪裁下来装订收集。而中国科学院院士孙枢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他订阅了4份报纸,平常花时间读得最多的就是《中国科学报》。对于《中国科学报》未来的发展,作为“铁杆读者”的院士们有着更多的期望。
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耀如认为,《中国科学报》在一些专题讨论方面办得很好,有关科学研究进展的新闻也很及时。沈国舫认为,当前有些媒体喜欢炒作科研领域的话题,欠缺客观性,也缺乏对科研工作者起码的尊重,而科学报在上述方面却做得很好。孙枢说,希望未来《中国科学报》能拥有更多来自社会各界的读者。在新的一年,祝愿《中国科学报》越办越好!